时间:2022-12-13 16:06:21 | 浏览:631
1 《周易》卦序如何排列
今天所见的传世本《周易》卦序为:
上经30卦: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
下经34卦:咸、恒、遯、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中孚、小过、既济、未济。
见下图:
这种排列方式,不像伏羲卦序,按着先天八卦衍生的卦序排列(按着“乾兑离震巽坎艮坤”排列,如下图),
也不像连山卦序(按着“乾坤艮兑坎离震巽”,下图):
还不像归藏卦序(按着“坤乾震巽离坎艮兑”排列),居然也不是后天八卦卦序(按着“震巽离坤兑乾坎艮”排列)。而且上经只有30卦,下经却有34卦,一点也不符合对称之美。感觉这套卦序像是拼凑出来的。
为了方便记忆,古人还编了个卦序歌:
乾坤屯蒙需讼师, 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 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 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 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 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 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 是为下经三十四。
可见古人也对这个卦序的排列方式非常头疼。所以古人想方设法对这个卦序的逻辑有种种解释,通常认为是根据卦象而排列的。后代易学大家研究后大多认为有其内在数理逻辑规律,但大多人的解释牵强繁杂,难以令人满意。
2 《周易》卦序的规律性
因此需要仔细研究这个卦序的卦象,从中找到合理的解释。仔细观察卦序,可以发现两两卦之间,大多数互相颠倒的,剩下8个则是互相阴阳爻对称的(乾与坤、颐与大过、坎与离、中孚与小过)。孔子的后代孔颖达称之为“两两相偶,非反即覆”,明代来知德将“反”与“覆”称作错与综(见下面各图)。
也就是说这里面有个原则,称之为“非覆即变”,是易学里特有的变化卦象的方法:覆是指“覆卦”,意思就是把原来的卦上下颠倒过来,得到一个新的卦,又叫“综卦”;变是指“变卦”,意思是把卦里的阴爻变阳爻,阳爻变阴爻,得到一个新的卦,又叫“错卦”,见下图(另外下图里第二个是“互卦”,就是把本卦的234爻拿出来作为一个下卦,把345爻拿出作为上卦,两者组成一个新卦。不过在卦序问题上不涉及互卦):
例如下面48个卦,两两之间都是互为综卦(相覆),对角线之间两两互为错卦:
下面这16个卦,互为错卦(变卦)。其中其中第1-2列的八个卦,互为错卦,而且综卦是自己;第3-4列的八个卦,不仅互为错卦,也互为综卦。
因此,可以了解《周易》的这种排序,有一定的规律性,俩俩之间是成对出现的。
但进一步的问题来了,为什么要把屯卦蒙卦排在乾卦坤卦后面呢?为什么屯卦蒙卦后面是需卦讼卦呢?为什么需卦讼卦后面是师卦和比卦呢?……可见只有“覆卦错卦”的概念还是解释力不够。
3 《周易》卦序内在的逻辑
还是要回过头来从最基础的伏羲先天64卦开始追溯。这种来自于伏羲思想的排列方式最为简单,但却把各个卦之间的数学对称关系显示的最为清楚,因此值得深入研究。参考伏羲推演出先天八卦的逻辑(从阴阳,到四象,到八卦,到16卦,到32卦,到64卦的逻辑顺序),就可以得到这个图:
再将这64卦依次以“乾兑离震巽坎艮坤”的顺序排列在8×8的矩阵里,就得到了伏羲先天64卦的排列方式:
这种排列方式简单易懂,因此常被用来作为占卦人快速查找卦象的工具表。而且这种排列又与洛书有相似之处。
今人受三阶幻方洛书的启发,把八卦重新排列成八阶幻方,窥探到了卦序的逻辑体系,方法如下:
(1)
忽略表中的卦序数字,按横排自下而上依次标记上64个序号:
(2)
然后将此矩阵按着八阶幻方的要求重新排列,要求其一,每行、每列及两条主对角线上的八个卦的先天序数之和皆相等,为260;其二,从下往上数,每两行为一组,组内上下相邻的两卦非覆即变。其三.纵向观之,互补数隔行排布,同时,每卦与其变卦必居于同一列中。就得到了下图的“幻方一”。
(3)
然后将上面“幻方一”的数字去掉,按顺序重新标记,得到“迭代图一”。
(4)
用同样的八阶幻方原则,将上图重新排列,如此迭代9次后,就回到了初始的“迭代图一”幻方(中间迭代过程图,见附录)。
(5)
继续迭代则会不断重复上述过程,不断循环。
仔细观察9个迭代图中最中间的一个,“幻方五”(下图),正是今天所见《周易》卦序!
这个幻方里,上经30卦从右下角向上,从右向左依次排列;下经34卦从左上角向下,从左向右依次排列。严丝合缝!
不过上述的排列演化方法过于复杂,而且中间过程充满了变数,例如每次迭代时的幻方图排列方式相对比较随机,因此未必是当初周文王推演时使用的方法。
但这里面至少说明了,文王所推演的卦序,并非只有卦象内容的联系,更不是随机排列,而是可以从“伏羲先天64卦”卦序,按着一定的数理逻辑推演而来,这些卦之间的排列是有数学联系的。这种数学联系,就是古人所谓的“先天之理”,或者“天道”。而越能体现出这种数学逻辑关系的推演方式,在古人眼里就越体现天命之所选。
附录
收录于合集 #易学
10个
下一篇《周易》笔记11,《周易》的诞生
严格地说来,“风水”其实是《周易》的一部分。《周易》- -书包罗万象,包括相、数、理、占,理就代表风水和地理状况,所以风水来论,就是地理文化用科学难以解释的学问。《周易》包括《易经》与《易传》。《易经》相传为伏羲氏所作,被称为“众经之首,大
“西递、宏村这两个传统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经消失了的乡村的面貌。其街道的风格,古建筑和饰物,以及供水系统完备的民居都是非常独特的文化遗存。”这是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西递与宏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时,对其作出的高
《序卦》说:“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在富足大有的时候,如果能够保持谦虚、谦逊,就能长期保持大有状态,故大有卦后面是谦卦。图1,谦卦地山谦,上坤下艮,地下有山谦逊之象。图2,谦卦卦辞亨:亨通。终:终了,结果。谦卦,亨通,君子有好的结果
易经中讲究阴阳的二维性,其中阴是下降的,而阳是上升的,阴阳交合才会衍生出万事万物。阴在上,阳在下,两者才能互相地融合在一起。阴是用虚线表示,而阳是用横线表示,两者排列组合,就可以产生四象,分别是老阳、老阴、少阳、少阴,这就是两仪生四象的观点
易经的六十四卦由两部分组成:天道和人道。天道代表每一个阶段时序变化的极限值和转折点,而人道代表事物变化的趋势和转折点,六十四卦的基础是由八卦而来。八卦:乾天、兑泽、离火、震雷、巽风、坎水、艮山、坤地。八卦中,坎、离、震、兑为四正卦,分主冬至
《序卦》说:“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临卦表示阳长阴消,表示变大。东西变大后,就可以观察、需要观察了。所以临卦后面是观卦。图1,观卦风地观,上巽下坤,风行地上之象。图2,观卦卦辞观:仔细看。盥:洗。荐:献,祭。孚:信任。颙:仰慕。若:样
《周易》六爻的每句爻辞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六阶段叙述的一部分,无一例外。笔者将六十四卦每一卦的六阶段内容总结如下,那种爻辞独立的说法可以休矣。六爻的本质是六阶段分析法,历代那种把六爻进行各种分割组合的阴阳八卦解易法,只是卜者的游戏,于解读
《易经》,公认的“群经之首”,其历史可远溯到七千年前,最早只有八卦图,称“无字天书”,著名的《连山易》《归藏易》《周易》都是解读《易经》的著作,如今只有《周易》流传下来。那么《周易》六十四卦的精髓是什么?本文将一一道来,欢迎收藏品鉴!首先我
卦辞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解卦。西南方有利。无所前往,那么返回来就吉祥。有所前往,早些行动吉祥。解卦和蹇卦一样,西南方有利,无所前往,返回来就吉祥,意即走不通就回来。但有另外一个选择是有所前往,早些行动吉祥。《序卦传》
各位,《周易》大师速成课又和大家见面了。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算卦的步骤。这节课我们来说说,算完了如何占吉凶。上节课没来的同学,可关注本号,查看前几节课的内容。(一)怎么占卜呢?其实前辈高人众所纷纭。好在宋朝时朱熹总结出七条规律,我们学习这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