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30 22:31:11 | 浏览:2327
提到《周易》,你会想到什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它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误会”,其实它蕴含着丰富的哲思,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文化经典。
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将于9月20日晚八点档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第十期《周易》,再次为“典迷们”奉上一场过节“文化大餐”。
古圣先贤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在物换星移之间寻找乾坤变化、万物始终的规律。推天道以明人事,一部《周易》述天地之道,究万物之理,从思辨的哲学高度,揭示出先民对自然、社会、人文整体和谐的探索,集中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理想境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本期节目穿越了上古、中古、近古三个历史时期,带领观众识读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周易》,感受涵盖万有的深邃东方智慧,歌颂先贤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和美德。
《周易》的正确打开方式随周文王拜访先贤,以敬天爱人为己任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句歇后语并不陌生,但你知道它背后还有个典故叫“渭水访贤”吗?
《汉书·艺文志》中记载《周易》的形成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相传,上古伏羲,留天地之象;中古周文王,演《易经》之道;近古孔子及弟子后学,注《易经》而成《易传》。经传合一,终成《周易》。
伏羲对于易道的朴素思考,源自“敬天爱人”四个字。中国周易学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震介绍:“伏羲既是一位神话人物,同时也出现在我们的史书当中,他带领自己的族群,在改造与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地去对自己从自然当中获得的知识加以归纳和总结,形成了《周易》当中最早的一些符号体系,这实际上代表了我们中国人在文字出现以前对于世界的理解与认知。”
相传,《易经》诞生于商周之际,是周文王所作,反映了周文王修身处世、治国理政的德行。当时,周文王是商朝诸侯国的一个国君,后世记载他以仁德治国,遍寻天下遗贤。节目以《史记》《墨子》等古代典籍中的记载为依托,设计出了周文王带着伯邑考、姬发、姬旦三子邀请闳夭、太颠、南宫括、散宜生、姜子牙等贤者出山,共治周国的过程,生动再现了“渭水访贤”的历史典故。
1973年,湖南马王堆汉墓帛书中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周易》抄本之一,其中记载了子贡向孔子请教《易经》的对话,让“孔子不曾读《易经》”的说法不攻自破。
相传,孔子晚年,在杏坛讲学,删述六经作为教材,而这当中《易经》成为孔子最重视的典籍之一。刘震进一步解释道:“正是由于《易传》的出现,促使《周易》从占筮之书转为义理之学,从趋向巫术占卜功用,转向探讨伦理教化功能,孔子站在人文的角度上,对此前的《易经》进行了一种创造性、提升性的转化。”
如何在逆境中成长?孔子、周文王跨时空诠释君子之道
《周易》中有许多经典名言,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说:天之运行、四时交替、昼夜更迭,岁岁年年无有止息,无有差错,君子当效法天道之健以自强不息;地势顺,君子应该效法坤地之厚德,容载万物。这两句话集中体现了《周易》的精髓,告诉我们自强和包容的品质,是君子的立身处世之道。
司马迁《史记》中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相传,商周之际,周文王广施德政,周国日渐繁盛,百姓安居乐业,引起了商纣王的猜忌。他将周文王拘禁在羑里长达七年,还杀死了他的儿子伯邑考,这样的绝境中,周文王没有放弃,而是潜心推演伏羲留下的天地大道,将自己对天下局势的分析加入其中,推演出《易经》。
《典籍里的中国》自开播以来,给观众留下了众多印象深刻的“名场面”。在《论语》一期中,尽显孔子精神高光的“陈蔡绝粮”,被演员们演绎得荡气回肠,一碗薄粥“尝尽”天下大道的动人场景格外催人泪下。值得一提的是,本期戏剧打破了时空限制,把“孔子在陈绝粮”和“文王拘而演周易”在平行时空里巧妙照应起来,呈现出君子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上的互通。孔子困于陈蔡,仍弦歌不辍、读书讲学;文王囚于羑里,仍不改信念、推演大道。两位对《周易》成书有重要贡献的圣贤,在同样的艰难处境中,各自领悟天下之道的精彩对话,相当令人期待。其中,王绘春将再度扮演孔子,邵兵扮演周文王。两位实力派戏骨的现场表现极具感染力,将为观众带来一场震撼心灵的精彩演绎。
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徐义华表示:“(节目)戏剧涉及到中国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天命观,那么夏、商、周三代都有天命观,但是到了周开始,天命里边最关键的因素,就变成了人的德行,所以我们看到西周人特别提出敬德、保民这一系列的观点,整个中国文明转向了一种人本化的思想。”
正如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山所说:“从伏羲的仰观俯察天地开始,《周易》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就承载着中国人感知世界、总结规律的思想成果,指导着中国人立身处事的准则。”9月20日晚,让我们一起感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先贤智慧,在生生不息的磅礴力量中,认识这个大千世界。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我国古代汉民族的思想,智慧的结晶。对我国的思想、文化、经济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文论语,武周易”,更是古代人取名的借鉴,男生大多从《周易》中取名,有寓意、有气势、大气磅礴,一听就是将
提到《周易》,你会想到什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它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误会”,其实它蕴含着丰富的哲思,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文化经典。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将于9月20日晚八点档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第十
《易经》,又名《周易》,是中国最早、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在中华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儒家尊之为“群经之首”。《易经》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辩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长期以来,《易经》一直被看作是“算命书”,其实,《易经》博
《吉生起名》起名小程序,中文名、 英文名、乳名小名,查重名、查汉字五行,免费查!(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姓名陪人一生、伴人一世。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名字于我们的意义,也越来越重要,不再只是一个关于称呼的符号。所以起名首
名字作为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重要符号,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价值观念、理想等。中国人历来重视自己的姓名。一个独具魅力的名字,向自我树立了一杆大旗,激励着人蓬勃向上。四书五经是儒家的经典代表著作,其中不少的名言名句对后世的思想产生了很大
古风是一种新型文化,是以传统文化和艺术为基石,与现代文化相交融所形成的,慢慢由小众走向人们视野并成为当前流行的文化。古风吸引了很多人,以至于作为家长在给男生起名字时,也会参考具有古风气质的词,以期让男生的品质和气度都十分上乘,也体现出父母对
有魄力所指的是一种是说干就干,豁达的人格魅力,是“咬定青山不放”的坚守,说到给男孩起名字,很多家长会希望起到一个大气有魄力的男孩名字,能够对男孩的性格养成起到一定的作用,也正是用于大气有魄力的个性,才能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对此以下带来相关分享
玉石,质地细密,光泽柔和,光芒不显于外在,而是由内散发出来的。谦谦君子,温其如玉,形容男子风度翩翩,雍容自若。没有飞扬跳脱的个性,不偏执张狂,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从骨子里透露出一种淡定,无畏风雨,不喜浮华,这也是一种成熟。书写楚辞的作者们,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倪萍曾经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老天是公平的,给你多少一定得拿走多少。一头沉一头轻你试试?走不了几步你就得停下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为了追求某样东西,付出巨大的努力,最后才
受访单位供图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8月30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袁晔)近日,深晚记者从深圳市水务局、龙华区水务局获悉,君子布河(龙华段)碧道项目已经完成初步设计,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开工建设,将打造一条。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国学经典之一,被誉为“大道之源”。《周易》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以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蕴含的思想智慧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很多家庭为新生小
《周易》到底是一本什么书?我们应该听谁的解释?最靠谱的当然是《易传》自己的解读。《系辞》当中有一段,三次讲到“《易》之为书也”,显然就是在告诉我们《周易》是一本什么书。《系辞》首先说:“《易》之为书也不可远。”这是讲《周易》与我们普通人是什
《周易》是一本不折不扣的奇书。它让中国人着迷了两千多年,也敬畏了两千多年。《周易》在历史上受到的礼遇非比寻常,归纳起来,大约可概括为三大怪。第一怪,儒家一向看重仁义,崇尚礼教,却把《周易》放在《春秋》《三礼》诸经之前,奉为群经之首。第二怪,
朴易堂易学入门之周易源流及象数理占之学上古有三易,曰《连山》,曰《归藏》,曰《周易》,前两者已经失传,世上仅有《元包经》、《太玄经》留其余音,周易则相对系统保存下来。秦时焚书坑儒,周易以占卜之名而得以保存,独存其经传,象、数、占之学已幽隐。
《周易》在战国时代就被看作经典,后世更把它的列为群经之首。两千年来,读的注的很多,但关于它的很多基本问题都还没有搞清楚。01《周易》为什么叫“周易”?周,是指周代,夏商周之周。周易就是周代的易。易,是指变化。周易就是周代讲变化的书。《周易》